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是由服装企业、知名设计师、专业人士、时装品牌、时尚媒体及模特经纪公司自愿组成的全省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未来五年,我们将努力整合服装生产、创意设计、时尚品牌、科研院校、专家协会等优势资源,以“齐鲁文化 + 时装设计”为发展思路,打造极具特色的服装设计协会...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
电话:15589990689
地址:山东省恒大财富中心二号楼202室、301室
第一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中国的华服文化、华服产业、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做了一定的贡献。大赛期间,定义了“华服”,发布了华服流行趋势,举办了以“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为主题的论坛。从8月2日起开始将陆续刊登其中学术专家的文章,敬请朋友们关注。(按顺序刊登)
隋初皇后礼服“改制”考论 张 玲 二、隋初的“二部式”转向及其影响 传承千载的后妃礼服的“深衣制”传统至杨隋政权的建立始告终结。女装开始仿效男装,向“殊衣裳”的“二部式”风格转向。 (一)“二部式”的确立 关于隋代礼仪制度的文化源流,陈寅恪认为,隋承北周遗业,却不依其制,别采梁礼及后齐仪注。但就隋初《开皇令》颁布的皇后礼服制度而言,并未借鉴北齐服制[12],而是择取北周十二服中的“青衣”和“朱衣”,与传统的“袆衣”、“鞠衣”构成四等礼服,《隋书∙礼仪志》载[13]: 皇后袆衣,深青织成为之。为翚翟之形,素质,五色,十二等。青衫内单,黼领,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用翟为章,三等。大带,随衣色,朱里,纰其外,上以朱锦,下以绿锦。纽约用青组。以青衣,革带,青韈、舄,舄加金饰。白玉佩,玄组、绶。章采尺寸,与乘舆同。祭及朝会,凡大事则服之。 鞠衣,黄罗为之。应服者皆同。其蔽膝、大带及衣、革带、舄,随衣色。余与袆衣同,唯无雉。亲蚕则服之。 青衣,青罗为之,制与鞠衣同,去花、大带及佩绶。以礼见皇帝,则服之。 朱衣,绯罗为之,制如青衣,宴见宾客则服之。 隋初皇后礼服设袆衣、鞠衣、青衣、朱衣四等制度,但皇后之下不设三妃九嫔之位,故妃嫔礼服制度空缺。地位较低的世妇、女御,唯服青衣、朱衣而已(祭蚕服鞠衣)。皇太子妃、公主、王妃、三公夫人仅服褕翟,鞠衣二等[14]。至炀帝登基,三妃九嫔制度始得完备,诸命妇服依品次逐一增补[15]。明显可见,隋初皇后礼服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对下级命妇礼服具有高度的统摄性。袆衣居于皇后礼服之首位,当是各级礼服制式的标尺。 据《隋书》可知,隋代皇后袆衣制度摆脱了周汉以来女性礼服的“深衣制”式样,开始移用男性礼服的“二部式”范式。《隋书∙礼仪志》对隋初皇帝的衮服制度有详尽的记载[16]: (衮服)玄衣,纁裳。衣,山、龙、华虫、火、宗彝五章;裳,藻、粉、米、黼黻四章。衣重宗彝,裳重黼黻,为十二等。衣褾、领织成升龙,白纱内单,黼领,青褾、襈、裾。革带,玉钩䚢,大带,素带朱里,纰其外,上以朱,下以绿。韨随裳色,龙、火、山三章。鹿盧玉具剑,火珠镖首。白玉双佩,玄组。双大绶,六采,玄黄赤白缥绿,纯玄质,长二丈四尺,五百首,广一尺;小双绶,长二尺六寸,色同大绶,而首半之,间施三玉环。朱韈,赤舄,舄加金饰。配圆丘、方泽、感帝、明堂、五郊……,则服之。 两相对照,可见隋代皇后袆衣制度完全照搬了皇帝衮服制度的构成要素:上衣、下裳、大带、蔽膝、白玉佩、玄组、绶、韈、舄。除衣裳的色彩、纹饰男女不同外,礼服配饰的品类、工艺多有重叠。女装“蔽膝随裳色”、“大带随衣色”的制度规定,与男装一致。女性礼服所强调的“妇人尚专一”的“连衣裳”惯式被彻底取代。 隋初开创的皇后服制新篇为唐王朝所继承。正如陈寅恪指出,“李唐传世将三百年,而杨隋享国为日至短,两朝之典章制度传授因袭几无不同,故可视为一体,并举合论”。唐代皇后袆衣制度与隋代高度契合则印证了这一点。《新唐书∙车服志》载:“袆衣者,受册、助祭、朝会大事之服也。深青织成为之,画翚,赤质,五色,十二等。素纱中单,黼领,朱罗縠褾、襈,蔽膝随裳色,以緅领为缘,用翟为章,三等。青衣,革带、大带随衣色,裨、纽约、佩、绶如天子,青韈、舄加金饰”[17]。唐代皇后袆衣亦衣裳相殊,礼衣配饰悉“如天子”。以儒治国的大宋王朝对隋唐之制悉加采纳,配饰规定进一步详备[18]。高度汉化的大金国同样继承了这一服制改革的精神遗产。金人礼典所记皇后袆衣制度极为详尽,尤为难得是对隋唐宋三代袆衣制度中的裳裙信息给予重要补充,从而使隋唐以来皇后礼服的“二部式”特征更见清晰。《大金集礼》载:“袆衣,深青罗织成翚翟之形……。裳,八幅,深青罗织成翟文六等,褾、襈织成红罗云龙,明金带腰”[19]。由八幅深青罗裁制的皇后下裳,缝明金带腰,与质色相同的上衣各自独立,构成衣裳分离的“二部式”。 (二)“二部式”的实施 以往学界认为隋初在服制建设上少有作为,或疏略简陋,或虚备不用,并多引《隋书∙礼仪志》所载“至平陈,得其器物,衣冠法服始依礼具。然皆藏御府,弗服用焉”,以证之。然同一篇史志,却另载“今隋皇革命,宪章前代,其魏、周辇辂不合制者,已勒有司尽令除废,然衣冠礼器,尚且兼行”[20]。后条史料则表明隋初立国,“冠服已施”。细思隋得陈之器物,藏而不用的真正原因,恐非是隋皇对冠服的有意轻视,而是认为其并非正统,才会“以平陈所得古器多为妖变,悉命毁之”[21],使其隐匿不彰。前条史料令人对隋多生误解,与修史者不无关联。《隋书》为唐人所撰,唐自命承周汉遗脉,“魏晋至周隋,咸非正统,五行之沴气也,故不可承之”[22]。受此观念之影响,修史者断章取义,贬黜隋代的做法便不难理解了。 隋初皇后命妇礼服的“二部式”改革不只限于文字,借助相关形象史料,其实践性应用似可得到印证。隋唐文化一脉,尤其在初唐时期[23],唐代皇后礼服的形制式样可以反映隋代的基本特征。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收藏有一座唐代经幢构件,四面线刻供养人像及人名,正面刻有唐代帝后隆重的礼佛场面,款题“大唐皇帝供养”、“大唐皇后供养”。无论从年代、书风、画风,还是从正史记载、官制等第、政区沿革等分析,此经幢构件为真品无疑。有学者根据经幢构件款题的大臣名称推测,图中所绘极可能是复位后的唐中宗李显和韦皇后。皇帝身着“肩挑日月”的衮冕礼服,依此判断与之对应的皇后礼服应为袆衣。皇帝头戴冕冠,身着冕服,褒衣博带,庄严整肃(图三)。皇后礼衣则大袖,上饰翟纹,繁复绮丽。下裳无纹,着蔽膝于前,大带在身侧垂缀而下(图四)。皇后所服上衣、下裳、蔽膝、大带,制度悉仿帝王。于皇后右侧站立的一位陪奉女官,所着礼服亦表现出“衣裳相殊”的“二部式”特征。 女官“二部式”礼服形象在唐懿德太子李重润墓(706年)中得以复现。该墓石椁墓门线刻“二女官盛妆形象,高冠卷云,前后插金玉步摇,佩玉制度亦极严格”。依穿戴而论,二宫人大致为四、五品命秩。礼衣阔袖舒垂,袖底与衣摆平齐,裳裙显露,高腰束带,具有明显的“二部式”特征(图五)
上一篇: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文集(八)上
下一篇:《汉服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项目专家授课指导 | 李宏复《中国手工刺绣的历史脉...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 电话:15589990689 地址:山东省恒大财富中心二号楼202室、301室 备案编号:鲁ICP备202004905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