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

最新公告:

栏目导航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是由服装企业、知名设计师、专业人士、时装品牌、时尚媒体及模特经纪公司自愿组成的全省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未来五年,我们将努力整合服装生产、创意设计、时尚品牌、科研院校、专家协会等优势资源,以“齐鲁文化 + 时装设计”为发展思路,打造极具特色的服装设计协会...

山东省服装设计协会

电话:15589990689

地址:山东省恒大财富中心二号楼202室、301室

所在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 

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论坛文集(九)

更新时间:2022-11-09 点击数:7039

第一届中国国际华服设计大赛在各级领导、各位专家、老师和朋友们的关心下,取得了一定成绩,为中国的华服文化、华服产业、中国文化走向海外做了一定的贡献。大赛期间,定义了“华服”,发布了华服流行趋势,举办了以“中华传统礼仪服饰与古代色彩观“为主题的论坛。从8月2日起开始将陆续刊登其中学术专家的文章,敬请朋友们关注。(按顺序刊登)

图片
图片




摘要:孔子的儒家思想体系在中国传承几千年,塑造了具有独特儒家文化的中国生活观,直到今天仍有广泛影响力。“以礼服人”的儒家服饰礼仪观,是人们日常着装同儒家礼教文化的生动结合,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思想。通过《论语》窥看中国传统服饰,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儒家“以礼服人”的服饰礼仪观,也能够更好地理解我国传统服饰审美体系。






中国自古有“衣冠上国、礼仪之邦”的佳誉,《论语》作为中国传统思想体系中的核心思想,其“以礼服人”儒家服饰礼仪观,使服装外化为一种符号。服装除了具有“遮体御寒”的实用功能外,还起到“别等级、明贵贱”的道德约束作用历代服饰文化都与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儒家服饰从根本上来说,是日常着装同儒家礼教文化的生动结合,形成以礼服人”的儒家服饰礼仪观,承载着深厚的儒家思想的时代背景

孔子所处的春秋战国时代被称为中国思想史的“轴心时代”,这一时代出现了重要思想突破和文化跃进。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渐趋衰微,春秋五霸及战国七雄各自为政,拉开了分割天下的历史序幕,社会因此陷于礼崩乐坏的局面。社会思潮风云凸起百家争鸣,各方势力纷纷著书立说,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在社会动荡不堪、礼崩乐坏的时代背景下,僭越礼制的行为时常发生。
孔子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代异军突起,成为在今天仍有广泛影响的主流思想体系。儒家的入世哲学不仅注重自身内在的道德修养、知识储备、文化底蕴,同时也重视外在的行为表现、言谈举止、服饰礼仪因此这一时期服饰审美文化也得到了急速发展。孔子曰:“见人不可仪不饰,不饰无貌,无貌不敬,不敬无礼,无礼不立”,因此注重自己的服饰外貌,是对他人尊敬的一种社交礼仪,而这种服饰礼仪制度正是孔子“礼”思想的外在表现。孔子在春秋礼崩乐坏时期力图维护周朝的礼仪冠服制度,遵循传统的道德观念孔子认为人只有坚守“克己复礼”的修养才能达到儒家思想中“仁”的至高境界《论语》中提到的服饰礼仪非常精细大到形制小到绲边,所涉及的内容一一对应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通过伦理化服饰礼仪潜移默化影响人的道德规范,将“礼”的思想深入人心。
孔子将伦理化的服饰审美与个人道德修养紧密相连同时使得深奥枯燥的儒家哲学思想变得具体生动充满人情味和亲切感。通过《论语》窥看中国传统服饰,能够更加清晰的理解儒家以礼服人”的服饰礼仪观,也能够更好的理解我国传统服饰审美体系。
文化内涵

(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
中国古代信奉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观,日常行为受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宇宙法则约束,人作为宇宙的一个微小分子,其行为规范都要遵循这些法则,服饰礼仪当然也严格遵守这些宇宙秩序观。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朴素哲学观,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天、地、人三者各居其位和谐统一的境界,是古人追求的心灵体验与宇宙融合的最高审美境界。体现在服装上可以看出,儒家传统服饰在整体造型上弱化人体,强调人处于天地之间,是一种超越形体的精神,追求“天人合一”宇宙空间感。服饰作为遮盖人体的工具,也成为了用来表达敬天、顺天、法天和同天的心理诉求。
“皇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区诸”传统服饰上衣下裳的服装形制起源于对天地的崇拜,其中,衣取自“”,象征天、尊、男; 裳取自“坤”,象征地、卑、女。1]古代服饰用色和形制上遵从阴阳五行观念,传统冕服制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周公制定的玄衣纁裳的冕冠服饰规范,上玄下纁的颜色依据天玄地纁而定,象征着未明之天及黄昏之地。随季节而变的“四时服”,如“天子春衣青衣,夏衣朱衣,秋衣白衣,冬衣元衣”2],也可以看出古人日常着装,追求与自然四季的协调统一,日常活动顺应自然规律,以求达到“天人合一” 的至高境界。起源于图腾崇拜的十二章纹样,每一个纹样都寓意着不同的人格,这些图案是人与天地神灵对话的手段,同时表达人渴望得到天地祖先庇佑的心理,进而成为达到天、人和谐的工具。
道法自然的宇宙观体现在服饰上,将外在、自然、无生命的服饰人性化,不仅为了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更赋予服饰和色彩人类特有的情感、道德、理想,具有内在情感与外在物品相呼应的属性。同时,服饰也起到了潜移默化中启迪人类道德的社会属性,包含了社会伦理道德属性。
此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天地人伦的秩序观的表达,是儒家所谓“差序格局”基本精神的表达,这种精神体现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就是礼的观念与仪式的规范性。
文质彬彬的君子观
《论语·雍也》中记载 :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3]“文”指代一个人的外在形象,是表现在服装色彩、纹饰、形制上的外在美;“质”指代一个人的内在伦理品德,是道德品行、资质、处事所凝聚的资质美。孔子认为,一个人的着装朴实大过文采,会流于粗野;反之,一个人的文采胜过朴实,又难免虚伪浮夸。
试想,一个满腹经纶的圣贤之人,穿着上邋遢拖沓,即使他仪态合乎礼仪,也会被嘲笑是个乡野粗人,其言谈举指会被认为是没有信服力的可笑之举;而一个人穿着上即使合乎礼仪,而内心缺乏仁爱的品质,也只是像偷穿人类衣服的猴子。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只有内在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行、仁爱之心、渊博学识,同时外在服饰上合乎礼仪、形制规整、用色讲究,做到外在形式美和内在修养美的和谐统一,才是“文质彬彬”的翩翩君子。